今年3月5日传来消息,新能源汽车界的两大实力派玩家—理想汽车与华为科技—均已明确宣布,他们不打算生产售价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车型,因为这样的低端市场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
理想汽车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他们在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头部三强的占有率已接近50%。他们预期若能将这一数字提升至70%,那么在细分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将超过燃油车时代中的BBA(奔驰、宝马和奥迪)三巨头在豪华车市场的集中度。
为何理想和华为如此坚决地规避20万以下车型?答案也许不难找到:在这两家公司看来,低成本的车型并不能给用户提供卓越的智能驾驶体验,不仅某些硬件因成本问题不得不牺牲,车辆设计层面上也会因为成本控制而做出让步。换句话说,追求低价,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车辆整体质量和用户体验。
华为的余承东就曾公开表示,华为必须全力打造高端汽车市场。鸿蒙座舱系统的出色用户体验,已经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他进一步指出,华为与汽车制造商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开发能确保产品体验达到极致,从而实现明显的市场区隔。余总还预测,与华为紧密合作的汽车企业能够在一两年内实现盈利,并可能成为中国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之一。
从这些讨论和表态中不难看出,理想汽车和华为科技正试图打造他们在高端市场中的品牌地位,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迁移。他们相信,通过集中资源和精力打造高质量、高体验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显然,这两家公司已经对市场有了清晰的规划,将目光坚定地锁定在更为有利可图的高端市场,积极寻求和拥抱高端科技创新的浪潮。
总结起来,理想车和华为选择放弃20万元以下车型,不仅仅是战略选择的一部分,也标志着他们明确的品牌定位以及对中高端市场的深谙。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也许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未来路上,他们见到的将更多是以品质和智慧驾驶体验为竞争力的高端新能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