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家新突破:固态电池助力电动车续航破千公里


3月8日,国内传媒报道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科技进展:国内科学家成功研发了新型固态电池,该项技术有望极大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南开大学副校长兼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在接受采访时宣布,其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了具有400瓦时每公斤的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相较于市面上领先的300瓦时每公斤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这一新型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出了30%。

陈军表示:“未来一到两年,我们研发团队的目标是实现6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研究突破,并投入实用化进程。届时,电动汽车充一次电便可以实现超过一千公里的续航里程。”如此一来,长距离行驶将不再是电动汽车用户的担忧,而是变成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当今全球电池技术领域,各国科研团队正致力于探索更先进的电池解决方案。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尽管广泛使用,但却已逐渐触及其技术发展的天花板。而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固态电池以固体电极与固体电解质取代传统的液态电解液,因其优异的安全性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备受科学界的关注。

固态锂电池技术利用以锂或钠为基础,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作为传导物质,解决了液态电解液带来的安全隐患,诸如漏液、易燃等问题。此外,固态电池因其结构上的稳定性,还能够支持更快的充电速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固态电池的成本也有望在未来得到大幅度降低。

在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同时,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还远不止于此。它的独特优势同样可能为可穿戴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和大规模储能系统带来质的飞跃,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能源和电力的高效运用。

陈军院士所领导的团队对固态电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将为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有望将我国推向全球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领跑者地位。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国家,中国科学家的此次突破无疑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