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相关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升级。2023年1-11月期间,中国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充电联盟统计出,这一年的前11个月内,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增长了305.4万台。在这一增量中,公共充电桩增加了82.8万台,而随车配建的私人充电桩更是增长了222.6万台,年增率达到了27.4%。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保持了良好的同步增长。截至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达到830.4万辆,也就是说,充电桩与新能源车辆的增量比保持在了1:2.7,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
至2023年11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已达826.4万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7.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被纳入全国充电桩TOP10省份排名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湖北、山东、北京、安徽、河南和四川,这些省份的公共充电桩占比高达71.1%,体现出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在充电设施建设上投入的重点和力度。
充电桩的使用状况也在逐步提升。2023年11月,全国充电总电量达到了35.4亿度,相比上月增长了3.3亿度,同比大幅增长78.3%,环比增长10.4%,显示出新能源汽车使用率的持续增长和充电服务需求的强劲。
在充电桩类型上,私人充电桩占据了绝对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私人充电桩为车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日常充电选择。私人充电桩并不完全依赖公共充电网络,而是更多地建设在住宅小区、商业地产、企业单位等私有空间内。这种分布式的充电网络模式,为车主提供的是一个更加个性化和便捷化的服务。
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财税优惠、土地使用支持、建设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无疑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将助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和充电桩建设的火热场景,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将越发紧密,创新技术将不断涌现,用户体验也必将得到不断提升。在这浪潮之中,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绿色出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环境保护工作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