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中国电视市场在今年第一季度呈现了微妙的变动。据洛图科技4月12日发布的数据,中国电视市场第一季度整机出货量共计844万台,与2023年同期相比,稍微下降了0.9%。这个轻微的下滑,与外资电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弱势表现有一定关联。
深入分析这844万台的出货量,可以看到,平均月出货量超过10万台的全部是国内品牌,而其中有一半的品牌实现了出货量的正增长,另一半则有所下降。尽管出货量升降错杂,但叠加起来的总量却比去年同期有了微弱的超越。
国内各大品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各有看点。据悉,前7大品牌——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以及各自的子品牌,第一季度的出货总量达到了774万台,同比有着1.9%的下降。不过,在这几大品牌中,小米(包括Redmi子品牌)以约175万台出货量独占鳌头。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转变其电视经营策略,从原本的量增为主转向追求更高的利润。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减少了小尺寸低端电视机的产量,并在更大尺寸的98英寸与100英寸市场布局,显著提升了产品结构。结构的升级使其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而在Mini LED电视方面,小米第一季度的零售量份额已经突破了20%。
相比于小米的飘红,海信、TCL和创维——传统的家电三巨头,第一季度的合计出货量达到478万台,实现了逆市场5.2%的增长,市场份额相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3个百分点,高达56.6%。这一成绩显示出国内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劲势头。
另一边,长虹、海尔和康佳三个品牌的出货量则分别处在30万至55万台之间,总计121万台,同比下降6.8%,其跌幅超过了排名前四的品牌。这三个品牌的合并市场份额也随之下滑了0.9个百分点,至14.3%。
而对于外资品牌来说,第一季度是一个不太乐观的季度。索尼、三星、飞利浦和夏普这四大外资品牌的合计出货量不足30万台,同比下降超过了20%,其市场份额也仅止步于3%,这一状况使它们长期处于市场的边缘。
总的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的表现呈现出国产品牌的持续崛起与外资品牌的进一步边缘化。在这样的市场动态中,国内外电视品牌或需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与质量提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