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纷纷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敦促潜在从业人员慎重考虑进入网约车行业。这些预警信息显示,全国许多地方的网约车运力已经趋于饱和,甚至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目前数据揭示了这样的一个严峻现实: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市报备的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激增至12.12万辆,而注册驾驶员也从12.91万人增加到13.85万人。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广州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却从原来的14.21单下降到了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这意味着,即便一些网约车司机在“整月无休”的情况下,其月收入在未扣除各种用车成本的情况下也难以超过1万元。
对此,一些网约车司机表示,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每月扣除用车成本后的纯收入基本维持在6000元至7000元之间。这些高昂的成本包括油费、保养、维护等开销。具体来说,油费每天大概需要200元,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车辆维护费用。
前不久,网约车“空调费”之争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一些网约车司机宁愿在车内受热也不愿意开空调,背后的原因还是收入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多名司机透露,使用空调每天至少增加20元的油费,一个月下来就要额外多支出600元。
行业专家指出,这种状况主要归咎于平台抽成高,导致司机无法保证基本服务。建议网约车平台可以设立公开的指导价格,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共同分担相关费用,同时还应保障网约车司机高温补贴的发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已经有33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了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累计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高达657.2万本,车辆运输证达到了279.2万本。但即使如此庞大的司机和车辆基数,网约车行业的盈利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面对这种局面,不少行业人士呼吁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采取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网约车司机渡过目前的难关。比如,通过进一步规范市场、提高司机的收入水平和改善其工作条件等手段,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综上所述,广州网约车市场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在于日益增加的运力,还在于司机收入的持续下降及高昂的运营成本。如何在行业持续扩张的同时,保障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和收入,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