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末仅用三日时间,字节跳动展现了其标志性的决策效率,给旗下探索了四年的游戏业务规模来了一次猛烈的压缩。11月26日流出的游戏业务裁员和砍项目的消息,紧跟着被官方证实:字节跳动游戏子公司朝夕光年决定缩减业务范围,对绩效良好的游戏考虑剥离运营,对尚未上线的游戏项目则大幅关停,除保留少量具有创新特色的技术和项目外。这次改革动作迅猛而深刻,意味着字节跳动对游戏业务方向进行了彻底的反思和调整。
对于业界来说,这一调整并非出乎意料。毕竟,字节跳动并未因为游戏而起家,而是凭借庞大的流量优势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字节跳动在游戏领域能称得上爆款的作品并不多,且大多缺乏持久影响力,整体财务回报也并不如预期。此外,影响决策的还有公司计划IPO的传闻背景。因此,剥离看似有前景但最终回报有限的业务,对字节跳动来说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字节跳动的游戏业务经历了从高调启动到迅速缩减的全过程。2019年确定游戏品牌朝夕光年,字节跳动不惜重金投资,收购多家国内外知名游戏公司,期待借此打破游戏市场的壁垒。但现实却证明,即使是强如字节跳动,亦难以在短时间内积累与游戏深度相关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字节跳动所缺乏的并不仅仅是游戏基因。一位业内资深游戏制作人指出,游戏本质上是文化产物,核心团队必须对游戏有极强的渴求和追求,才能发挥创意并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与一些陆续成型、逐步积累作品和经验的游戏公司相比,字节跳动在游戏领域的策略显然过于激进和急躁。
当然,字节跳动选择如此「大手笔」的游戏策略或许有其自身的考虑。公司原本拥有充足的现金流,也有赢取流量和资本市场青睐的目的。不过最终,字节跳动在游戏业务上碰到的似乎更多是局限和挑战,而非顺畅的发展道路。运营业务的人员问题、团队的不稳定、市场方向的不聚焦,使得字节跳动的游戏业务虽在某些时刻取得亮眼成绩,却始终未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发展。
相较之下,同行业内富有经验的竞争对手——腾讯、网易、米哈游等,他们基于稳定的团队,深耕内容,逐步商业化的策略则为企业带来更持久稳定的成果。他们的游戏业务建立在透过不断试错和优化,逐一积累起的稳固基础之上。而字节跳动的游戏业务模式则陷入到了重复造轮子和资源分散的局面。
结合字节跳动在短视频平台的成功和抖音的强劲流量,字节跳动的游戏策略本可不同于传统途径,利用平台优势,做出更为符合用户习惯和需求的游戏产品,然而这样的转化并未如预期发生。字节跳动最终选择了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重新调整方向,而游戏业务的缩减也正显示出公司战略选择的果断。
如今,字节跳动选择以自有的优势继续前行,其游戏业务的调整告诉我们,即使是大公司,同样需要对市场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这次的压缩,不仅是字节跳动在游戏领域的一次大规模撤退,也是公司在整个产业生态中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角色的必然结果。对字节跳动来说,这或许真的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是对未来更明智决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