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标准出台:明确监护人与游戏方责任划分


5月28日消息,今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这一全新的团体标准。这也是游戏行业首个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的完整规范,对解决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消费中的退费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同时也为相关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管理标准详细阐述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和监护人等不同主体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中的责任划分。具体来说,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能接入国家建立的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导致未成年人可不受限制地使用网络游戏服务并进行充值,则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需承担100%的责任。这意味着,网游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确保对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此外,标准还指出,若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未落实充值限额要求,使得实名信息显示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可以进行超额充值,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也应承担100%的责任。这一规定强化了企业在游戏充值管理中的责任,避免未成年人因各种原因进行过度消费。

在监护人方面,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已经依法配置了防沉迷措施,但监护人协助未成年人绕过这些系统限制,或监护人未能充分履行监护职责,则责任分配将根据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等情况进行,建议过错方承担30%至70%的责任比例。对于重复进行此类过错行为的,监护人或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这一标准特别强调了双方责任的明确划分,有助于减少因责任不清导致的纠纷和争议。在实际应用中,当发生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时,各方可根据标准的指导,合理认定责任比例,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此外,基于这项标准,对于那些符合退费条件的消费者,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可以对涉事游戏账号进行账号封禁等合理处置。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还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预防作用,从长远看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家长、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认为这一标准将有效规范未成年人的游戏消费行为,减少因沉迷游戏而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专家则指出,这一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总体来看,这一管理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在未成年人网络健康管理上的一个重要进步。未来如何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依托科学技术和严格管理,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游戏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