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之困:电动车续航真相大解析


在寒冷的冬季,电动车主们往往深感不解与苦恼,为何车辆续航能力大不如前。1月14日,经过多方面的实地调查与采访,得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答案。低温环境下,电动车的性能表现远不如制造商所宣传的那般耀眼,尤其是开启暖风后,许多车主反映续航里程仅有标榜数值的50%至70%。

如此显著的差异,原因何在?调查环顧各方声音,终究发现与车辆厂家对续航数据的表述策略息息相关。目前,全球公认的电动车续航测试标准主要有NEDC、WLTC、EPA以及CLTC四种,而国内车企大多采用的则是CLTC标准。CLTC测试条件较为宽松,并未纳入高速行车情况,测试时的最高车速和平均车速也相对较低,同样也没有考虑空调使用和环境温度对电动车续航的影响,故而所得续航成绩相对乐观。

拿吉利银河L7为例,其按CLTC标准测试得出的纯电续航里程为115公里,但同一车型按WLTC标准测试,则仅为90公里。车辆销售人员向消费者展示时,则更倾向于使用CLTC的数据。当然,也有些诚实的销售会介绍车辆在WLTC标准下的续航能力,或是客观地指出实际续航可能仅达到标称的70%-80%。

这种营销手段导致了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遭遇续航不达预期的尴尬局面,因其通常不具备分辨续航参数的专业能力,多数时候是在用车过程中才发现与厂商宣传存在较大偏差,由此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失望。

另一方面,尽管有人呼吁设立统一标准来规制制造商可能存在的续航虚标行为,但至今尚无法律法规明确定义什么属于正常误差范围,什么程度的差异构成虚假标榜。这一法律空白,使得消费者若想基于此类问题依法维权变得异常困难。

然而,并非无迹可循。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的过程中,应积极了解不同续航标准的差异,询问销售人员关于不同工况下的续航表现,甚至有条件的可以要求实车测试,以更加接近实际使用情况的数据作为购车依据。在冷静了解后,选购电动车将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了维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于电动车制造商而言,增强透明度和诚信度也是赢得消费者持久信赖的关键。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电动车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