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消息,近日北方地区遭遇了极端寒冷的天气状况,给众多电动车车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边是对低碳出行的环保选择,一边是电动车在严寒中表现出的种种不足,一时间让人们对于是否购买电动汽车产生了困惑。
此前已有报道,湖北一位电动车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被困近30小时,他透露即便电车不行驶,不开启空调,电量仍在不断消耗,使得在受阻的路上显得极为尴尬。这一情况使得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在一位车主从杭州驾驶电动车返回东北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对电动车续航力的一次极限考验。全程约1800公里,耗时总计38小时,其中仅充电就占据了8个半小时的时间,花费约1700元。不仅如此,在规划充电路线时,车主还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最危急的时候,车辆电量仅剩9公里续航能力,几乎险些抛锚在高速公路上。
对此,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意见认为,在北方地区,或许应该避免购买电动汽车。面对这一偏见,驾龄超过10年的资深司机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首先,司机们建议,电池当剩余5%左右的电量时,不宜强求充满。因为此时电池的充电效率会很低,不仅费时,而且也没必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透露,每次他只充电30分钟就可以续航400公里,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
此外,出发前的线路规划至关重要。司机们提议,应当提前检查沿线的天气情况,如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则应尽量绕行或避免出行。且规划中最好能考虑到每座城市内的充电站点,以防止电量不足。
另外,在遭遇高速公路拥堵时,保持车内空调的适当温度,避免开设大风量,以减少电池的消耗。因为就算遇到拥堵,高速公路最终还是会缓慢前行,此时寻找最近的出口驶离高速是一个明智之举。
最后,如果居住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尤其是在冬季长途出行或遇到春节等高峰时段,电动车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至少在现阶段,它的续航能力仍需加强。对于这样的现状,大家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