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澄清采用铝质导体是技术趋势,并非降低标准


在近日的一场涉及汽车制造行业材料选择的公众疑问中,小米汽车对外解释了其新款SU7车型采用铝质线束而不是传统的铜质线束的决策背景。4月5日,作为该品牌的重要负责人,小米汽车方面明确阐述了用铝替代铜的行业趋势及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据悉,目前市场上的多数汽车制造商对于充电线束等关键配件,已经转向使用铝质材料。这一决策是基于轻量化的考量,旨在提升电动车的性能表现。小米SU7正是遵循此一行业共识之举,旨在达到与充电设备协同工作时的最佳效率。

铝导体尽管在电导性方面略逊于铜导体,但制造商可以通过增加铝导体的截面积,使其在电流承载能力上与铜导体持平。不可忽视的优势是铝材质比铜轻大约30%,这一重要特性能显著降低整车重量,对于电动汽车这一类特别注重续航能力和充电效率的车型而言,使用铝导体意味着能源利用上的优化和性能的提升。

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演进中,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是两个中心议题。鉴于轻量化策略对于这些性能指标的直接影响,铝质导体的使用已成为众多制造商的选择。从这一点来看,小米汽车在SU7上的材料使用既非个例也非创新,而是紧跟并实施了一个广为接受的变革趋势。

这一做法被错误地解读为“偷工减料”缺乏合理依据。而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就此表态,目前社会各界对小米SU7的观察和评判标准异常严苛,有许多称得上是放大镜式的审视。他坦言,这对他个人和小米汽车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坚信并非所有被放大审视的细节都是问题所在。

综上,小米汽车在设计与制造新款SU7时,所采取的使用铝质线束代替铜质的决策,是基于汽车工业共同认同的轻量化与高效性能要求,而非降低产品质量或做工标准的措施。小米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创新之路虽遭遇误解,但其对技术趋势的跟进和应用展现了企业的前瞻性和责任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