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遭遇赛道考验:民用刹车配件惨遭灭顶之灾


小米SU7参与赛道测试时出现高调撞墙事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近日,自称“堂主撩车”的汽车UP主在天马赛道测试小米SU7时,未能稳妥刹车,导致车辆冲出赛道直接撞上围墙。这一惊悚场面被旁观者录制并上传网络,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网友质疑“堂主”的驾驶技术,也有人猜测小米SU7的刹车系统存在问题。随后,小米官方立即在其视频节目《小米SU7答网友问》系列中回应了大众的关切。小米官方指出,不鼓励民用汽车涉足赛道,并解释了背后的原因。小米SU7采用的NAO材料刹车片,在普通刹车中算是上乘之选,但它仍属于民用级别,不适合应对赛道的高强度使用环境。

据“堂主”透露,由于长期在赛道上强力刹车,刹车片已经磨损至完全损坏的状态。此情况在赛车圈中并不鲜见,知悉此一常识的驾驶者都明白,将原厂配备的民用车直接用于赛道,终究暴露其性能上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民用与赛用刹车系统在设计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追求舒适静谧,后者则强调耐热和抗压性能。刹车原理简单来说,是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促使车轮减速,因此,这两个部件的耐用程度至关重要。民用汽车即使在日常正常使用下,也要经常更换,而在高强度的赛道使用中,磨损速度更是惊人。

据悉,赛用刹车片在极端条件下,或可以支撑2000至3000公里的使用;而在正常日常驾驶中,则几乎无需担心磨损问题。较之之下,民用刹车片在经受赛道高热高压的挑战下显然显得黯然失色。

而且,刹车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赛道的频繁刹车动作下堆积成为问题。当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导致刹车失效。普通驾驶条件下,刹车温度一般在110摄氏度左右;而赛道使用则需承受高达几百度的极端温度。

材料选择同样对赛道与民用刹车片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赛道级的刹车片往往添加金属成分以提高耐热性,而陶瓷类刹车片则以减少噪音和抗磨损能力闻名。碳纤维或碳陶材料是当前最顶级的选择,融合了耐热、高强度和轻量等特性,适合对赛道性能有着极度追求的车手。与之相比,民用车辆常采用的NAO材料刹车片则具有价格低廉、噪音小等优势,适合日常驾驶使用。

小米SU7此次的撞墙事件,实则暴露出民用汽车在涉足赛道时潜在的风险问题。该事件不仅让汽车爱好者对赛车与日常驾驶车辆的区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醒着车主们,在选择为赛道升级改装时应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毕竟,绝大多数车主的需求还是集中在安全、舒适的日常通行上,倘若真有赛道需求,改装则是更为合理的途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