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选择驾驶纯电动汽车进行长途旅行。然而,实际的行车体验是否能匹配车主的期望呢?近日,知名博主“flypig”驾驶其小米SU7 Max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从阿那亚返回北京,这次旅途却让他历经“崩溃”之感。
当天,博主“flypig”从阿那亚启程,导航显示他们行驶了276公里,但由于电池剩余电量不多,如果一直行驶到家,车机预计电量将只剩下8%,这已是非常接近极限的状态。为了确保能顺利返程,他们决定在路途上找个地方补充电能。然而,当他们到达第一个服务区时,却发现所有的充电桩,无论是国网的还是理想的,均已被其他车辆占据。不但如此,还有一些蓝牌车停放在充电桩附近,不清楚这些车辆为何占据了充电资源。面对无法充电的现实,他们只得继续上路,争取在下一个服务区找到充电桩。
到达第二个服务区时,博主希望能顺利充电补能。然而,这里同样停满了充电中的车辆,虽然等待排队的车辆不多,但过程中先后有两台比亚迪电动车插队,显然没有排队意识,也未遵守任何秩序。看到充电无望,博主只能继续前行,希望在下一个服务区能够顺利补能。
终于,他们抵达了第三个服务区,此时车辆剩余电量只有28%,已十分紧迫。好在等待不久后,终于轮到他们使用国网60千瓦的充电桩,但充电功率有限,他们原本以为可顺利补能返回北京。然而,充电进行到一半,电枪竟然自动跳枪,无奈他们只能再次插拔电枪重新开始。而且这种跳枪现象不是个案,其他司机在充电过程中也遭遇了类似问题。
第二次跳枪后,博主不得不再次插拔电枪,直到车机显示续航里程为333公里。第三次跳枪时,显示剩余续航已充至406公里,虽然未完全充满,但也足以返回北京。最终,博主决定离开,而他们在第三个服务区的整个充电过程共耗时1小时20分钟。
通过这次长途旅行,博主“flypig”深感纯电动车在长途旅行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他指出,即便是仅仅300公里的小长途行程,过程中遇到的充电困难让人心理压力巨大,充电焦虑问题依然存在。如果能选择增程车进行长途旅行,或许会比纯电动车更加轻松,因为增程车在补能体验上要好得多。
这次亲身体验让博主意识到,尽管电动车的充电桩数量在增加,但在高峰时段是否能顺利找到充电桩仍是个未知数。未来,电动车长途旅行的体验提升需要依赖于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与更高效的充电管理系统。唯有如此,纯电动车才能真正走入更多人的长途旅途之中,成为可持续出行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