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曝光了一则关于网络购物评价问题的犯罪新闻,让消费者们惊愕不已。央视报导指出,一个由20万“刷手”组成的犯罪集团涉嫌帮助超过9万家网店刷评论和提高销售量,其中涉案资金流超过40亿。
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通常在下单前会仔细研读关于商品的每一条评价。对大多数人而言,看到满页的五星好评无疑是他们购买产品的强有力的推动力。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赞誉满溢的评论可能并非来自真正的消费者,而是由别有用心的人工制造出来的呢?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个规模庞大的刷单平台涉及的角色众多,包括产品推广和招商团队、不同等级的刷单人员,以及客服人员等。商家有时会要求刷单人员比较三家商品后发表评论,以增加五星好评的可信度。根据商家的需求,刷单人员为每个订单添加好评,并因此获得3至6元的佣金。
报道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表示他们在网购时只看差评,“好评一律不看”,并提出巧妙的方法来查看商品评价。他们认为,“追评”较有参考价值,但必须是首评过后六个月以后的追评,那种只间隔了几天或者两三个月的追评无益,追评的时间越长越真实。此外,消费者看“问一问大家”的评价和追评,差评部分需要有选择查看。
虽然这个大规模的刷单平台被曝光,但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判断一款产品是否值得购买,是否有质量问题,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阅读真实的用户评价来判断。因此,我们也无法排除在网络购物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形式的商品评价造假情况。
为了避免购买到质量差劣的商品,您在购物时又是如何洞察商品评价真伪,并确保自己所购买的商品质量过关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每一个网络消费者都能深思熟虑,以确保自己的消费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