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揭秘:打造业界顶级鸿蒙智能座舱背后的技术力量


华为近日召开智慧出行技术媒体交流会,其中,华为智能座舱技术专家李煜博士首次详细阐述了华为鸿蒙座舱在车机系统中赫赫有名的“车机天花板”成就背后的技术秘诀。鸿蒙座舱,正式名称为HarmonyOS智能座舱,它构建了一个全面覆盖硬件、软件、生态系统的车载数字化平台,能够提供简洁直观的交互、流畅的操作体验和智能化连通性。

成为车机系统中的领跑者,鸿蒙座舱在流畅性、隐私安全、智慧体验(如优化的语音交互系统“小艺”和车辆控制体验),以及针对车辆的生态应用方面实现了全面超越。华为的深入自研能力,为其鸿蒙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包含了从底层的车机模组、微内核开发、系统层设计、框架层的构建,一直到北向原生应用等全技术栈的研究与创新。

为了达到流畅的操作体验,鸿蒙座舱系统首先聚焦在解决引起卡顿的三大问题:CPU资源不足、多任务切换响应迟滞以及多任务并行处理能力不足。找准问题所在,华为便采用了鸿蒙内核调度引擎、动效可中断引擎和座舱融合感知引擎等技术手段予以解决。简单来说,这些引擎改善了CPU资源的分配,加强了任务切换的响应速度,并优化了多任务并行处理效率。例如华为的动效可中断引擎可以在用户有新意图时调整系统的动画行为,实现动效与业务逻辑的解耦,从而不因业务层负载过高而影响动画执行和人机交互。

华为还针对车内多屏幕操作的实际需求,推出了业界首创的座舱融合感知引擎,并行渲染技术。这项技术能够使渲染机制转变为多屏并行渲染,大幅提升了流畅性,可同时在多达五个屏幕上实现60帧的流畅体验。

除了操作的流畅性,鸿蒙座舱在实现零时延交互方面也颇有心得。华为深入探索了符合用户意图的交互设计,仰仗七亿大数据用户互动的深度分析,在不同场景下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式,确保不仅短时流畅,还持继续地流畅。

安全可靠性在车机系统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在华为鸿蒙座舱,这是通过双重技术保障的:一是芯片级高可靠引擎,即便遇到故障也能在瞬间恢复;二是鸿蒙内核服务的相对隔离,实现了服务间的故障互不影响,确保内核服务的高安全性。华为的座舱系统还能像华为手机一般不断OTA升级,长久保持新鲜感,更是能随用户习惯学成长,日益智能。

华为鸿蒙座舱不止于此,还向OEM和其伙伴提供超过16200个API接口,共享座舱感知能力、算法、鸿蒙原生系统组件,以及专属子系统能力。这无疑为用户带来了全面智能化的驾乘体验,加速车辆智能化的进程,开启了车与车之间无障碍连接的新时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