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装配激光雷达系统。然而,一则由问界M7智驾版激光雷达导致地库监控摄像头损坏的视频,将这项科技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从该视频中可以看到,在一辆车转弯后不久,车顶的激光雷达闪烁几下,监控的画面随即出现杂讯,仿佛是受损的老式电视机屏幕,摄像头显然已经遭受破坏。
对于这起事件,有专业人士进行了分析。初步的判断是,地库监控可能没有安装红外滤光片,即光学低通滤波器,因此容易受到激光雷达发出的射线损害。实际上,激光雷达损坏拍摄技术设备的案例时有发生。今年年初,一名使用小米12SU拍摄蔚来ES7的网友,就因为激光雷达而导致手机的感光元件被烧坏,拍摄画面出现绿色线条。更早在2019年的CES展会上,一位工程师拍摄自动驾驶车辆时,1998美元的索尼相机也遭受了激光雷达的灼伤,之后所拍照片均出现紫色斑点及绿线。
在面对这一系列事故的同时,公众开始担心,如果激光雷达能够烧毁昂贵的摄像头,那么它是否有可能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呢?尤其在未来,配备激光雷达的汽车数量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否意味着行人和驾驶者将面对更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车载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作为一种主动测距技术,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探测其反射回的信号,以此来确定周围物体的距离和位置,实现对车辆周边环境的精确探测和重建。当前市场上主流的车载激光雷达按照发射波长主要分为905纳米和1550纳米两种类型,其中,蔚来NT2平台新车和非凡R7采用的是1550纳米,而理想L系列、路特斯等均采用905纳米。理论上,1550纳米的激光雷达因为其更高的安全功率上限相对更安全。
但这并不意味着905纳米激光雷达不安全。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 60825-1),目前市售的车载激光雷达必须满足CLASS 1安全等级,也就是对人眼无害。也就是说,只要不长时间直视激光雷达,它释放的能量是不会伤害人眼的。
尽管如此,对于摄像头而言,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大部分摄像头都会安装红外滤波片,因此在拍摄时通常不会受到激光雷达的损害。但对于那些没有安装滤波片的摄像头来说,受损害的风险依然存在。基于安全考虑,建议大家避免使用手机或其他拍摄器材近距离拍摄激光雷达,同时也应避免用肉眼直视其发射的激光。这样我们既可享受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便利,亦能确保个人及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