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底部的逼近,半导体行业开始显露出转折的趋势。经历了过去连续两年的市场价格不振,消费者在这段时期采购内存和固态硬盘的成本较低,但这个局面似乎即将改变。根据市场监测,主要的存储芯片产品,包括DRAM内存和NAND闪存,都迎来了超过两年的首次价格上涨,预示着行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上涨周期。
所谓“硅周期”是指半导体行业在3到4年之间的繁荣与衰退轮替现象,涨价动向正好与这一周期论相吻合,尤其是存储领域最为明显。以DRAM内存市场为例,8GB DDR4的价格已自2021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上涨,获得了约11%的涨幅,在市场中约为1.65美元的单价。另一方面,代表性的NAND闪存产品256Gb TLC,第四季度的平均价格也较三季度实现了大约12%的增长,达到了1.85美元左右,同样是自2021年三季度以后的首次上涨。
导致这一涨价的原因各项多端。在过去的一年里,面临库存积压和价格走低压力,像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这样的存储芯片大厂,都开始采取减少产量的措施来稳定市场价格。如今,这一策略似乎开始产生效果。而随着产量的减少,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从而推动价格的进一步上扬。
在这次涨价浪潮中,下游的电子产品制造商能否逃避成本提升的压力还是个未知数。有PC制造商的采购负责人表示,现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局面。“如果供应商表示无法接受较低的价格并坚持涨价,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情况下,消费电子产品的最终零售价可能也会随之调整,存储成本的上升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尚未有足够的信号显示长期涨价趋势会持续。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是众所周知的,可能在几个季度后,价格又会出现新一轮的下跌。同时,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强力驱动下,需求端可能仍然有强劲的上升空间,这也可能对现有库存和价格增长形成支撑。
总的来说,近期存储芯片的价格波动为整个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风向标,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广泛关注及预测。对消费者而言,如果计划升级或购入硬件设备,现在也许是个不错的时机,因为价格较合适。对于行业参与者,未来的策略调整和市场布局将更加关键,可能需对潜在的价格上涨风险做出前瞻性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