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制裁,欧美半导体对俄销售额高达17亿美元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欧美国家纷纷向俄罗斯施加经济制裁,科技巨头们也跟随宣布与俄罗斯市场切断关系,以表明对俄罗斯政策的反对。然而,透过近期揭露的机密数据显示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2023年的前九个月里,俄罗斯从欧美的半导体公司购入价值超过17亿美元的芯片产品。

据这批机密数据展现,其中约12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自于20家顶尖半导体企业,如AMD(包括并购的赛灵思)、ADI、Intel(包括其子公司Altera)、德国的英飞凌、Macom、Marvell、Microchip、NXP、STMicroelectronics、Realtek和Texas Instruments等。至于NVIDIA似乎没有出现在该名单中。剩余的5亿美元,则由其他规模较小的企业贡献,这些企业中许多也都属于欧美公司。

与普遍认知相悖,这些芯片并非直接销售到俄罗斯手中,感兴趣的是,它们往往都是通过第三方国家进行中转贸易,包括中国、土耳其、阿联酋等。而这背后的操作模式,进一步增加了跟踪与管理的复杂性。尽管欧美官方一直致力于封堵这些灰色的交易渠道,尝试堵截敏感科技产品流入俄罗斯,有效性却大受质疑。

在公开声明中,上述企业坚称他们已经停止了在俄罗斯的所有业务运营,拒绝承认继续向俄方销售产品。然而,实际情况似乎与其表态不符,暗示着在全球性的供应链与交易网络中,有着难以可见的交易漏洞。

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俄罗斯购买的这些芯片有民用、军用,以及军民两用之分。由于技术的双重用途性,很难实现对此类产品的严格出口管控。例如,某些民用技术往往也可被用于军事目的,这就为俄罗斯提供了规避制裁的可乘之机。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技术和半导体产品对于现今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们不仅是现代通讯、计算机、汽车、军工等多个领域的基础构件,更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欧美国家在实施对俄制裁的同时,看似面临一个困境——如何在不损害自身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有效地限制敏感技术及产品流向一个被国际社会广泛谴责的国家。

总结来说,虽然对外界宣称已经对俄停止商务活动,但欧美半导体企业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与俄罗斯的商业往来并未完全中断,反而透露出有着颇为深厚的经济联系。这种在制裁措施下的矛盾现象,无疑为国际制裁俄罗斯增添了更多复杂的层面与挑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