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车市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降价”。这个现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显著,不少消费者都在问:为何国产新能源车如此重视降价,背后隐藏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难道这些车企愿意不计亏损,仅为博得市场的一时瞩目吗?
对于这场降价大战,业内专家分析,有两大驱动因素不得不提。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规模化的生产和全产业链的布局优势,已经具备了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底气,并且有能力进行降价营销。其次,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给车企们降价提供了硬实力的支撑。大幅度降低的原材料价格直接影响到整车生产成本,为降价铺平了道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指出,国产新能源车企快速进步、规模庞大,降价实力不容小觑。不乏有车企通过降价并宣称“电车比油车更经济”,目标直指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当前,国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
某知名车企品牌及公关负责人表示,之前消费者普遍有这样的印象,电动车总是比燃油车显得更加昂贵。但今年,得益于规模化及产业链的优势,电车终于在价格上具备了真正的优势。这不仅能让消费者获得更佳的产品体验,也将价格更加亲民,进一步加快我国市场从“油转电”的步伐。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深入分析,近期乘用车市场上的价格战根源在于技术更替——新能源车正在取代燃油车。市场秩序重构过程中,新老车企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个变革期预期将延续数年。同时,随着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迅猛增长,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庞大的生产线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这无疑会引发更为猛烈的价格竞争。规模效应决定了企业的成本和生存态势,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价格战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手段。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麦肯锡发布的联合研究报告,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50%。这个数据反映了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国新能源车的降价战策略不仅是市场需求的反应,也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之必然选择。需要看到的是,降价并非单纯损失,而是一种市场的先发策略,目的在于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