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定调“紫光再跃”战略,誓言2026年制程全面领先


近年来,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英特尔公司似乎拳头紧握,力图在半导体制程技术上一鸣惊人。具体来说,他们正致力于一连串激进的技术革新,涵盖了7纳米、4纳米、3纳米、20埃以及18埃的制程技术,并已经披露了下一个目标——14埃制程技术,换言之,即是1.4纳米技术。

其中,20埃技术与公认的2纳米级别相媲美,该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即在实验室完成了相关IP测试晶圆,预计将在今年正式量产并上市。预计首款采用这一技术的产品是Arrow Lake——即第二代酷睿Ultra处理器。此次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次引入了RibbonFET环绕式晶体管技术,以及PowerVia背部供电技术,这两项技术相结合预计将带来最高15%的能效比提升。

在此基础上,18埃技术——相当于1.8纳米级别——的量产布局也已然铺开。据悉,这一技术将首次大规模引入新一代EUV极紫外光刻技术,并在Ribbon晶体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预计将实现再次提升10%的能效比。而事实上,18埃技术在2022年已经完成了初步测试,这不仅将成为英特尔对外代工的一张王牌,更是其超越台积电的重要筹码。

英特尔的CEO帕特·基辛格近期表明,基于18埃工艺的两款重磅产品——客户端产品Panther Lake和服务器产品Clearwater Forest,预计将在2025年开始投产,而全面大规模量产则要待到2026年。这两款产品早已在英特尔的发展路线图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目前对于产品细节仍守口如瓶,但已知Clearwater Forest将引领第二代基于纯E核的至强服务处理器,并以“Darkmont”作为架构代号,而与此同时,第一代的Sierra Forest也将在今年上半年与世人见面,拥有高达288个核心以及同等数目的线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基辛格还透露,到2025年,英特尔的晶圆生产主力依然是10纳米和7纳米工艺,但届时,公司还将开始上量3纳米工艺,并将有小批量的18埃产品投入市场。而当时间来到2026年时,18埃技术预计将会全面大规模量产并出货。

对于英特尔接下来的14埃技术,其详细的投产计划尚未揭晓。但行业内普遍认为,该技术应该也会在2026年之时取得重要进展并可能实现落地。英特尔这样的“紫光再跃”战略展现了其强烈的野心,以及在全球半导体制程技术竞争中主导潮流的决心。如若英特尔能按计划实现这一连串的技术突破,未来的芯片市场或将掀起又一轮技术革命的风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