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破灭!看中国天眼现状


5月22日消息,近日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有人发布了一张图片,声称“在贵州大山里建造的天眼变成了垃圾场!”这一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贵州相关部门迅速做出了回应,明确指出网传图片并非真实的“中国天眼”。网传的这一图片实际上来源于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为了进一步澄清事实,吉林一号卫星还特意拍摄了“中国天眼”和阿雷西博天文台的现状,二者的对比令人感慨万分。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科技奇迹。作为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它坐落于美丽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项目于2011年3月25日正式动工,经过五年的建设,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并启动,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这座巨型射电望远镜,以其高超的灵敏度和巨大规模,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全新的窗口。

FAST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反射面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灵敏度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相比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它的综合性能提升了10倍。FAST大幅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使科学家们能够深入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并且提升了搜寻地外文明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让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和潜力。

相比之下,曾经辉煌一时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却逐渐衰落。阿雷西博望远镜于1963年建成,最初反射球面直径为305米,后来扩建为350米,它在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然而,21世纪以来由于维护不善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座望远镜逐渐显得残败不堪。2020年8月和11月,阿雷西博望远镜相继发生两次断裂事故,最终于2020年12月正式宣告退役,结束了它辉煌的科学服务生涯。

“中国天眼”的诞生不仅填补了阿雷西博望远镜退出后的科学空白,更是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观测平台。其先进的技术和巨大的科学潜力,令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们纷纷投来合作的橄榄枝,共同探讨和解决宇宙深处的奥妙。

这次针对“中国天眼”谣言的澄清,不仅展现了中国在应对虚假信息上的迅速与果断,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未来,中国天眼将继续为人类探索宇宙、解密天体物理现象贡献力量,为科学前沿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持。通过吉林一号卫星的实景拍摄,世人得以更直观地认识到“中国天眼”这一宏伟工程的壮观风貌,以及其为全球科学研究所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