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成祸根?京港澳高速连续三起事故敲响警钟


7月16日消息,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普及的阶段,智能驾驶成为了各大车企争相宣传的亮点。然而,需要提醒公众的是,目前智能驾驶仍然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和操作有很高的要求。一旦出现交通事故,驾驶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透露,近期在京港澳高速咸宁段,连续发生了三起因驾驶员过分依赖“辅助驾驶”功能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所幸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受伤。

通过对三起事故的详细调查,交警发现所有的驾驶员在事发时都启动了车辆的“自动驾驶”模式。在一开始的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逐渐放松了警惕,注意力分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中第一起事故的驾驶员表示,今年4月他提到的新车已经发生了两次类似的事故,每次都是因为过分依赖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导致未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在第二起事故中,驾驶员同样选择了依赖自动驾驶功能。车主在驾驶期间低头拿东西,结果导致车辆偏离车道,直接撞上了路中的护栏,甚至把车轮都撞飞了。第三起事故也因驾驶员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时存在操作不当,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引发事故。

交警特别指出,在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状态下,人仍然是驾驶的主体。驾驶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要对车上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负责。双手绝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始终要关注路面的动态情况,确保行车安全。此外,依靠现有技术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操作。一些驾驶员因为误信“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而在驾驶期间做出分心操作,无疑放大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能因此轻视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在智能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之前,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因为依赖技术而放松警惕。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和车企也应加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和使用指导,让驾驶员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新技术。

当务之急,仍然是要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推动相关科技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真正实现“智能”驾驶,而非“盲目”驾驶。目前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尚在不断探索和进步中,没有任何保证说现阶段的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因此,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这项科技的应用,做到安全驾驶,确保路上每一个人的安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