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退款政策亟待改进 专家建议取消“仅退款”


在中国消费市场中,“仅退款”政策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8月13日,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发表了一篇长文,指出完善或直接取消“仅退款”政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洪涛认为,在实施“仅退款”政策中,存在着商家权益保护、平台责任与义务、法律和道德方面的诸多挑战。因此,“仅退款”策略需要在平衡各方权益的基础上,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仅退款”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大多数买家在网购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过去,买家展示的产品图片和卖家展示的产品图片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消费者常常因此感到困惑和不满。为了获得退款和退货,买家需要出示大量的证明材料,即使这样,还是有可能无法通过审核,最后只能自认倒霉,隐忍不言。

近期,有关“仅退款”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初衷,严重加剧了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一些恶意下单的“羊毛党”利用这一政策,以最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取商品,形成了所谓的“零元购”,导致市场上出现了种种乱象。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还催生了灰色产业链,对商家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此外,无理由退换货和运费险补偿等机制也是恶意“羊毛党”的滋生温床。这些机制原本是为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为了一些人利用漏洞牟利的工具。

在这种背景下,洪涛建议,取消“仅退款”政策或对其进行完善,是解决当前乱象的有效途径。他认为,应该建立更加合理和公平的消费者保护机制,平衡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例如,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退货商品进行鉴定,以确保退货商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恶意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

洪涛还强调,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中介方,平台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购物体验,还要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控,识别和打击恶意“羊毛党”,同时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减少购物纠纷的发生。

总之,完善或取消“仅退款”策略,建立更加合理的消费保护机制,是保障市场秩序、保护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