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消息,面对全球芯片短缺和美国对中国技术的出口限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最近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总监Nicolai Tangen进行的一次采访中,蔡崇信表示,中国具备制造高端GPU的能力,不必完全依赖于外国供应商如英伟达。
蔡崇信提到,美国收紧芯片及相关技术对中国的出口将对云计算和高端计算业务造成短中期的冲击。尽管当前的局势看似充满挑战,但他坚信中国长期来看有能力自己制造这些关键组件,并已经具备了某些必要技术和基础。他强调,目前中国企业手中的芯片存货量足以支持接下来18个月AI大模型的训练需求。
AI大模型依赖于强大的处理能力来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蔡崇信指出,在模型的应用阶段,即业内所称的“推论(Inference)”阶段,市场上的选择较多,不一定要依赖英伟达的顶级芯片。他进一步说明,尽管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的AI大模型相比大约落后两年,但国内的发展速度仍然迅速,各主要技术公司也在积极追赶。
作为国内最大云计算公司之一,阿里巴巴在发展AI技术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拥有自家建立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对于阿里及其云计算业务来说至关重要。蔡崇信还指出,除了云计算外,电子商务领域拥有大量的AI应用案例,如虚拟试穿、商户辅助生成产品图片和描述等。
在讨论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地位时,蔡崇信强调,尽管面对人口相对减少的挑战,中国凭借其庞大且勤奋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仍然无可争议地是世界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公司可能会考虑将供应链转移至如越南或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但就人口和地理面积而言,这些地方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不太可能取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技术争端和政策限制不断上演。然而,蔡崇信的发言可见中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自主创新和突破技术瓶颈。面对限制和挑战,中国的科技及制造业正向更加自给自足转型。他的话给予了行业以及市场积极的信心,同时也为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增添了新的态势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