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9日《晚点财经》的数据统计,比亚迪在资金储备方面表现亮眼,自2019年末起,其现金储备实现了长足的8倍增长。在2021年以前,比亚迪的单车净利尚且为负数,然而到了去年四季度,情况有了明显转变,每售出一辆汽车,比亚迪便能实现大约9000元的净盈利。相比之下,2022年的单车利润仅为5600元,这样的增长幅度无疑是显著的。
尽管比亚迪单车利润呈现上升势头,但与多数同行相比,9000元的单车盈利仍显得较低。作为对比,特斯拉在去年的净利润高达149亿美元,其全年总销量为181万辆,这意味着单车利润超过8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5万元,大约是比亚迪单车利润的6倍左右。在这种较低的利润情况下,比亚迪能持续保持良好的整体收入,主要得益于其巨大的市场份额和薄利多销的策略。
这种现状从侧面折射出一个行业话题——汽车企业应该追求市场份额还是单车利润?理想的状态是二者兼顾,然而在中国当前的车市环境下,这显然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任务。因此,不少车企已经选择了牺牲单车利润来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通过降价、增加配件吸引消费者,成功扩大销量。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决策被认为是明智的。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品牌坚持维持高利润,放弃追求较大的销量。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这种选择可能会使他们在2024年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样紧张的市场条件,比亚迪已经开始执行新一轮的促销策略,连续推出了多款荣耀版车型,通过降价和增加配件来提升销售效果。这种策略成效显著,仅在3月份,比亚迪的销量就突破了30万台,达到了一个新的记录。
尽管如此,比亚迪距离其年度销售目标300万台还有很大距离,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预计还将持续升级。汽车企业如何在追求单车利润与市场份额之间找到平衡点,适应并突破竞争壁垒,成为了众多业内人士所关注的重点议题。